李春芳转出去,紧接着就是高拱了。
相比于李春芳手里那虽厚但也仅一份奏疏不同,高拱自己双手捧着好厚一叠就算了,身边还有两个翰林那胸前也是老大一叠了。
翰林自然没机会进去了,在门口。滕详亲自出来指挥两个太监,才接过这么多奏疏。就这阵仗,不知道的还以为高拱才是辅呢。
隆庆,本来还沉浸在李春芳带来的一丝有闲当中,看到气喘吁吁,满头大汗的高老师进来,隆庆赶紧站起来走上前搀扶高拱入座。
先易后难,高拱还是很明白事理的。前面都是些小事。不至于一开场就把隆庆给整疲惫了。
比如封赏一些朝廷急需却又不通科举的人才,就是之前的传奉官。
如果说嘉靖在鳌山灯会后一口气封十来个算是不务正业,那隆庆帝现在看着高拱拟定的名单,足足三百多人,也觉得有些多了。
原本隆庆自己想敕封个一百来人的,但高拱知道了,干脆二一添作五,又增加了一百来个名额。
当然,高拱也不是那什么乱来的,推荐的人基本都是在开辽东过程中有大贡献的匠人,商户、以及一些戴罪之人。
朝廷没办法给出正经赏赐,只能这样了。
隆庆想了想今年内帑还挺充裕的。这传奉官虽然都是内帑出钱,但问题也不大。隆庆咬咬牙,直接把第一份奏疏放到一边,算是通过了,一会儿就等滕详抱去司礼监那边披红用印了。
又看了看接下来的三件,算了隆庆都没打开,直接就放到旁边,高老师的奏疏,隆庆还是很放心的。
一口气扔旁边十几份,终于来到此次论证的正菜——隆庆银元与宝钞改制。
先前就有嘉靖银元的试制,这会儿奏疏里就有两枚嘉靖银元的样例呢。除此之外,一份仿造杭州西湖银行存单支票的崭新宝钞也夹在其中。
“皇上,这银元,九成银一成铜锡,一块银元整重半两。宝钞那边西湖银行的支票至今无人可仿制,面额分五两银子,十两银子,百两银子。可以极大方便民间交易。制作成本却也低廉,一张支票仅5o文钱左右。一来一去,也为国朝节省巨大开支。只是为了推广,少不得得允许宝钞交税。只是臣想来,有个宝钞可交六成税赋,朝廷还是能承受的。”
隆庆打开奏疏看着。虽然格式也是司礼监整理的新式格式,但右侧的动机、原理、套利等愣是没怎么批注。
“高老师辛苦了,这银元之事可先行办理,内宫宝钞司与工部户部合办,厂卫负责驻守如何?”
隆庆也是见过新学的样子的。这种只说优点,不说缺点的,推行下去,怕是多半要遭反噬。只是这是高阁老的提议,隆庆也不好意思一来就说什么不好。
“皇上圣名”高拱正想问宝钞的事,却见隆庆继续问。
“至于宝钞,还是再看看那西湖银行具体怎么运作的吧?百两银子面额的宝钞,如果几十文钱就能制作,其中巨利,怕不是引出祸患。”
隆庆按照新学套利思维寻找漏洞。随即说了出来。
“这”这时高拱才现,自己高兴太早了。虽然想说西湖银行就是这样的面额,压根没出问题。但有了天子的提示也明白,这其中肯定还有其他操作细节才是。绝不是表面这么简单。照搬西湖银行,很可能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。高拱瞬间看向隆庆,行自己这个老师有些跟不上学生的节奏一般。隆庆去一趟杭州,表现出来的成熟相当惊人。